为高端装备提供一站式的技术服务
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

推动铜箔性能升级:生箔机电解铜箔添加剂技术解析

2025-09-03 20

推动铜箔性能升级:生箔机电解铜箔添加剂技术解析

 

在新能源与电子信息产业驱动下,电解铜箔朝着 轻薄化、高性能化加速迭代,而生箔机作为铜箔制备的核心设备,其生产效率与成品质量高度依赖添加剂的*调控。从铜离子溶解的溶铜阶段,到电解沉积的生箔阶段,各类添加剂通过吸附、络合、催化等作用,贯穿 溶铜 - 沉积 - 成箔全流程,解决了极薄铜箔(6μm 及以下)生产中的针孔、内应力、粗糙度等关键问题。本文将系统梳理生箔机全流程所需添加剂的分类、功能、复配策略及发展趋势,为高效制备高品质铜箔提供技术参考。

 

一、生箔机溶铜阶段:溶铜添加剂的功能与应用

溶铜是生箔机生产的前置关键环节,目的是将固态铜料(如电解铜粒)溶解为高纯度、稳定的硫酸铜电解液,为后续电解沉积提供优质原料。此阶段添加剂主要解决 溶铜效率低、电解液杂质多、铜离子稳定性差三大问题,核心分为溶铜促进剂与除杂稳定剂两类。

(一)溶铜促进剂:加速溶解,提升效率

溶铜过程依赖酸性环境(通常为硫酸体系)下的氧化反应,铜料与硫酸、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铜,但自然反应速率慢,难以满足生箔机连续生产需求。溶铜促进剂通过催化氧化反应、降低反应活化能,显著提升溶铜速率,同时避免局部过热导致的电解液浓度不均。

 

 

添加剂类型

代表成分

作用机制

适用场景

添加量(g/L

效果指标

氧化剂类

过氧化氢(H₂O₂)、空气(富氧)

提供充足 O₂,加速 Cu→Cu²⁺的氧化过程,避免生成 Cu⁺(易歧化产生铜粉杂质)

联系电话:19921272900

高纯度电解液制备(如锂电铜箔用)

5-10H₂O₂

溶铜速率提升 30%-50%,铜粉杂质含量≤0.1g/L

催化剂类

氯化铜(CuCl₂)、硫酸亚铁(FeSO₄

过渡金属离子(Cu²⁺Fe³⁺)作为电子传递媒介,促进氧化还原反应循环,降低反应温度需求

低温溶铜场景(避免硫酸挥发)

0.5-2

溶铜温度从 60℃降至 45℃,能耗降低 20%,电解液浓度波动≤±2g/L

使用溶铜促进剂需注意两点:一是过氧化氢需分批添加,避免一次性过量导致剧烈反应产生气泡,影响电解液稳定性;二是氯化铜添加量需控制,过量 Cl⁻会随电解液进入生箔阶段,与后续沉积添加剂(如含硫促进剂)形成不溶性盐,污染阴极辊。

(二)除杂稳定剂:净化电解液,保障纯度

铜料中含有的铁、镍、铅等杂质离子,以及溶铜过程中生成的微量铜粉,若进入生箔阶段,会导致铜箔出现针孔、斑点,降低力学性能。除杂稳定剂通过络合、吸附作用去除杂质,同时稳定 Cu²⁺浓度,防止其水解或歧化。

• 络合型除杂剂:以乙二胺四乙酸(EDTA)、柠檬酸为代表,通过与 Fe³⁺Ni²⁺形成稳定络合物,阻止其在电解液中沉淀或进入铜箔镀层。添加量为 2-5g/L,可使杂质离子含量降至 0.001g/L 以下,满足锂电铜箔对纯度的严苛要求(杂质总含量≤0.003%)。

• 吸附型除杂剂:常用活性氧化铝、硅藻土,通过物理吸附去除电解液中的悬浮铜粉及胶体杂质。添加量为 1-3g/L,配合过滤系统使用,可使电解液浊度从 5NTU 降至 1NTU 以下,避免生箔时杂质附着于阴极辊导致铜箔表面凹陷。

• pH 稳定剂:溶铜过程中硫酸浓度下降会导致 pH 升高,可能引发 Cu²⁺水解生成氢氧化铜沉淀。加入硫酸铵(10-15g/L)可缓冲 pH 变化,将电解液 pH 稳定在 1.5-2.5 区间,保障 Cu²⁺以离子态稳定存在。

官网:yuanjuxing.com

 

 

 

二、生箔机电解沉积阶段:核心功能添加剂体系

电解沉积是生箔机制备铜箔的核心环节,通过在阴极辊表面施加电流,使电解液中的 Cu²⁺还原沉积为连续铜箔。此阶段添加剂需解决 晶粒粗大、表面缺陷多、力学性能差等问题,形成以 晶粒细化 - 表面调控 - 应力消除为核心的四大功能体系,适配锂电铜箔PCB 铜箔等不同产品需求。

 

(一)晶粒细化剂:调控微观结构,强化力学性能

晶粒细化剂通过吸附于阴极表面活性位点,抑制铜原子择优生长,促使形成细小均匀的晶粒,从根本上提升铜箔的抗拉强度、延伸率及耐弯折性,是极薄铜箔(6μm 及以下)生产的关键添加剂。

 

添加剂类型

代表成分

作用机制

适用场景

添加量(mg/L

效果指标

含硫化合物

聚二硫二丙烷磺酸钠(SPS)、2 - 巯基苯并噻唑(MBT

硫原子与 Cu²⁺形成络合物,吸附于阴极表面,阻碍大晶粒生长,细化晶粒尺寸

锂电铜箔(高延伸率需求)

1-5SPS)、1-3MBT

晶粒尺寸从 5-10μm 降至 1-3μm,抗拉强度提升至 440MPa 以上,延伸率≥4%

含氮化合物

六次甲基四胺(HMTA)、尿素

分解产生胺类物质,在阴极表面形成吸附膜,改变沉积动力学,提升平整度

PCB 铜箔(高平整度需求)

上海源聚兴机电

5-10

表面粗糙度 Ra 1.2μm 降至 0.6μm,厚度偏差≤±2μm

金属离子

铁离子(Fe³⁺)、镍离子(Ni²⁺

Cu²⁺共沉积形成固溶体,细化晶粒边界,增强抗拉强度

动力电池用铜箔(高抗拉需求)

0.5-2

抗张强度从 300MPa 提升至 450MPa,耐弯折次数≥100

使用要点:一是 SPS 纯度需控制在 98% 以上,实验表明,98% 纯度 SPS 90% 纯度产品可使铜箔抗拉强度提升 9%(从 405.89MPa 441.76MPa),且避免亮度不足;二是 MBT 添加量不可超过 8mg/L,过量会导致吸附膜过厚,阻碍 Cu²⁺还原,引发针孔缺陷。

 

(二)表面调控添加剂:优化箔面质量,降低缺陷率

表面调控添加剂包括表面光亮剂与整平剂,前者提升箔面光泽度与致密性,后者消除 *效应导致的厚度偏差,共同保障铜箔表面无麻点、凹陷、边部增厚等问题,满足不同场景对箔面质量的要求。

1. 表面光亮剂:提升光泽与致密性

表面光亮剂通过在阴极表面形成选择性吸附层,引导铜原子沿 低能晶面有序生长,减少孔隙率,同时赋予箔面镜面光泽,适用于高端 PCB 铜箔(如 HDI 板用)与锂电铜箔

 

添加剂类型

代表成分

作用机制

适用场景

添加量(mg/L

效果指标

醛酮类

甲醛、丙酮

还原反应形成薄层有机物,促进铜原子有序排列

高端 PCB 铜箔

2-5

光泽度从 60GU 提升至 90GU60° 角检测),无麻点缺陷

聚醚类

聚乙二醇(PEG,分子量 6000-10000

空间位阻效应抑制无序生长,降低孔隙率

锂电铜箔

10-20

孔隙率从 5% 降至 1% 以下,避免电池自放电

杂环化合物

苯并三氮唑(BTA

与铜原子形成螯合物,形成保护膜并提升光泽

防氧化预处理铜箔

3-8

光泽度≥85GU,抗氧化能力提升 20%

复配优势“PEG15mg/L+MBT3mg/L组合可实现 低粗糙度(Ra≤0.4μm+ 高光泽度(≥85GU,是动力电池铜箔的主流光亮体系。

 

2. 整平剂:消除厚度偏差,保障均匀性

电解过程中阴极辊表面微小凸起会导致电流密度局部升高(*效应),使该区域铜箔过厚。整平剂优先吸附于凸起部位,抑制 Cu²⁺沉积,实现 高凹低补,降低厚度偏差。

 

添加剂类型

代表成分

作用机制

适用场景

添加量(mg/L

效果指标

磺酸类

对甲苯磺酸(PTSA

酸性条件下电离出磺酸根离子,吸附于凸起处

中厚规格铜箔(12-18μm

5-15

厚度偏差从 ±5μm 降至 ±1.5μm

季铵盐类

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(CTAB

阳离子表面活性剂,静电吸附调节电流分布

薄规格铜箔(≤12μm

1-3

避免边部增厚,边缘 - 中心厚度差≤1μm

膦酸酯类

羟基亚乙基二膦酸(HEDP

Cu²⁺形成稳定络合物,减缓凸起部位沉积

极薄铜箔(≤6μm

2-8

中心 - 边缘厚度差≤1μm/m,无局部过厚

使用注意:整平剂效果依赖电解液流速,当流速低于 0.8m/s 时,易发生局部堆积导致 反整平(箔面凹陷),需与生箔机循环系统参数联动调节。

 

(三)应力消除剂:降低内应力,提升柔韧性

电解沉积过程中铜原子排列易产生晶格畸变,导致铜箔出现翘曲、脆断,应力消除剂通过调整晶格结构、缓解畸变,提升铜箔柔韧性与耐弯折性,适配卷绕使用的锂电铜箔与柔性 PCB 铜箔。

添加剂类型

代表成分

作用机制

适用场景

添加量(mg/L

效果指标

有机酸类

柠檬酸、酒石酸

Cu²⁺络合,改变晶体取向(从 (111) 转向 (200)),减少晶格缺陷

柔性 PCB 铜箔

10-20

内应力从 150MPa 降至 50MPa 以下,180° 耐弯折次数≥500

酰胺类

乙二胺四乙酸(EDTA

形成 Cu-EDTA 络合物,减缓沉积速度,使原子排列更有序

锂电铜箔(卷绕用)

5-15

翘曲度≤2mm/m,卷绕后无开裂

稀土化合物

氯化镧(LaCl₃)、氯化铈(CeCl₃

稀土离子嵌入 Cu 晶格,填补空位,提升内应力稳定性

汽车电子用铜箔

0.1-0.5

150℃烘烤 1h 后延伸率保持率≥90%,内应力稳定性提升 30%

关键警示:稀土化合物添加量不可超过 1mg/L,过量会导致稀土氧化物析出,使铜箔颜色发暗,影响外观质量。

 

 

三、生箔机添加剂的复配策略与浓度控制

单一添加剂无法满足铜箔多性能需求,需通过 功能互补、协同增效的复配体系,结合严格的浓度控制,确保生箔机稳定生产高品质铜箔。

 

(一)分场景复配体系

根据下游产品需求,生箔机常用复配体系分为两类:

1. 锂电铜箔复配体系

针对极薄(6μm 及以下)、高柔韧性、低孔隙率需求,典型配方为:SPS3mg/L+PEG15mg/L+ 柠檬酸(12mg/L+HEDP5mg/L。该体系可实现:

• 晶粒细化:晶粒尺寸 1-2μm

• 表面质量:Ra≤0.5μm,孔隙率≤0.5%

• 力学性能:抗拉强度≥420MPa,延伸率≥4%

• 应力控制:内应力≤40MPa,翘曲度≤2mm/m

2. PCB 铜箔复配体系

针对高光泽、高平整度、低厚度偏差需求,典型配方为:HMTA8mg/L+PTSA10mg/L+BTA5mg/L+EDTA8mg/L。该体系可实现:

• 光泽度≥90GU,无麻点;

• 厚度偏差≤±1μm

• 抗张强度≥350MPa,延伸率≥8%

• 抗氧化性:常温放置 30 天无氧化斑点。

(二)浓度控制要点

1. 在线监测:采用高效液相色谱(HPLC)或离子色谱仪,每 2 小时检测一次添加剂浓度,重点监控易降解成分(如 MBT 半衰期约 48h),避免浓度衰减导致性能波动;

2. 定量补充:根据监测结果按比例补充,例如 MBT 浓度每降低 1mg/L,补充 0.8mg/L(考虑氧化损耗),确保浓度偏差≤±0.5mg/L

3. 杂质管控:电解液中 Cl⁻SO₄²⁻过量会与添加剂反应(如 Cl⁻MBT 形成不溶性盐),需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定期去除,控制 Cl⁻≤50mg/LSO₄²⁻≤30g/L

四、生箔机添加剂技术的发展趋势

随着铜箔向 更薄(4μm 以下)、更高性能(高抗拉、低轮廓)升级,叠加绿色生产需求,生箔机添加剂技术正朝着绿色化、定制化、智能化方向突破。

 

(一)绿色化与高效化

1. 绿色成分替代:开发生物基有机酸衍生物(如植物提取的羧基有机酸),替代传统含硫、含磷添加剂,可生物降解,减少废水处理难度,同时保持晶粒细化效果(晶粒尺寸≤2μm);

2. 高效分子设计:通过量子化学计算与分子动力学模拟,设计吸附性更强的添加剂分子(如新型整平剂),使厚度偏差从 ±1.5μm 降至 ±1μm 以内,添加剂用量减少 20%-30%

(二)定制化适配

1. 锂电铜箔定制:针对高镍三元正极体系,开发强化 (200) 晶面生长的添加剂,将延伸率提升至 12%-15%;针对磷酸锰铁锂体系,优化添加剂降低铜箔电阻 5%-8%

2. PCB 铜箔定制:为 5G/6G 高频高速需求,开发低粗糙度(Ra≤0.3μm)、低轮廓度(≤2μm)添加剂体系,降低信号衰减 10%-15%,提升抗电迁移性能。

(三)智能化融合

1. 大数据预测:收集添加剂浓度、电解参数(电流密度、温度)、铜箔性能数据,建立预测模型,提前预判添加剂老化(如 PEG 降解),及时调整配方;

2. AI 优化:基于深度学习算法,构建 性能目标 - 添加剂配方 - 工艺参数联动模型,输入铜箔厚度、强度等指标,自动输出*添加剂组合,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 50% 以上。

 

添加剂是生箔机生产高品质电解铜箔 核心密码,从溶铜阶段的效率提升与除杂,到电解沉积阶段的晶粒调控、表面优化与应力消除,各类添加剂形成协同体系,直接决定铜箔的性能与应用场景。未来,随着绿色化、定制化、智能化技术的融合,生箔机添加剂将进一步突破性能边界,为新能源与电子信息产业提供更薄、更强、更环保的铜箔材料,推动产业链升级发展。

在线客服
在线客服

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,加我为朋友,马上获取专属方案。

微信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