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电解铜箔生产体系中,阳极槽作为容纳电解液、支撑阳极系统并构建电解反应空间的核心设备,其结构稳定性、防腐性能与流场均匀性直接影响铜离子迁移效率和铜箔沉积质量。本文将从阳极槽的结构组成、核心部件制造工艺、主流工艺对比、总装流程、质量控制要点及国产化进展等方面,*解析这一关键设备。
阳极槽由多个功能部件协同构成,为电解反应提供稳定环境,核心部件如下:
• 槽体:整体呈长方体结构,容纳硫酸铜电解液,容积根据产能可达 5-50 立方米,是电解反应的核心空间。
• 阳极板:悬挂于槽体内部,现代生箔机普遍采用涂层钛阳极,作为电解反应的阳极。
• 导流板:分布于槽体两侧,呈蜂窝状结构,引导电解液形成均匀湍流,*流速偏差控制在 ±0.5m/s 以内。
• 溢流槽:位于槽体顶部边缘,深度 100mm,宽度 80mm,用于平衡液位并回收溢出电解液。
• 防腐层:覆盖槽体内壁及底部,采用乙烯基酯树脂材料,厚度 3-5mm,耐硫酸铜腐蚀寿命≥5 年。
• 导电横梁:安装于槽体顶部两侧,采用TU2无氧铜,导电率≥58MS/m,为阳极板提供电流通路。
• 液位传感器:精度 ±1mm,实时监测电解液高度,与补液系统联动实现自动补水。
• 温控系统:包括槽体夹层中的加热管与冷却盘管,控制电解液温度在 45-50℃,波动≤±1℃。
• 搅拌装置:由 3-5 组桨叶组成,转速 15-30r/min,确保电解液浓度均匀,浓度偏差≤0.5g/L。
• 排液系统:底部倾斜设计(坡度 3°),配备 DN100 耐腐蚀阀门,排空时间≤30 分钟。
• 位置:设备主体,承载所有内部部件及电解液。
• 作用:提供密闭反应空间,承受≥0.5MPa 的液体压力,无渗漏。
• 制造材料:采用 316L 不锈钢(厚度 8-12mm)作为基体,内壁复合防腐层。
• 制造流程:
◦ 下料:激光切割不锈钢板,尺寸公差 ±1mm,对角线偏差≤3mm。
◦ 焊接:纵缝采用钨极氩弧焊(TIG),电流 120-150A,电压 10-12V,焊后进行渗透检测(PT)。
◦ 成型:底部与侧壁焊接后整体时效处理(200℃×2h),消除焊接应力。
◦ 防腐处理:喷砂除锈(Sa2.5 级)后,喷涂乙烯基酯树脂,采用高压无气喷涂,每层厚度 0.5-1mm,共 5-6 层,固化后硬度≥80 Shore D。
• 位置:槽体内部,垂直悬挂于导电横梁下方,间距 100-150mm。
• 作用:作为阳极参与电解反应,传递电流并发生析氧反应,表面电流密度分布偏差≤5%。
• 制造材料:涂层钛阳极(如铱-钽混合氧化物涂层)、Pb-Sb 合金(含 Sb 6.5%),添加 0.3% Ag 提高耐蚀性。
• 制造流程:
◦ 熔炼:真空感应炉熔炼,温度 450-500℃,真空度≤1Pa,去除气体杂质。
◦ 铸造:连续铸造为厚度 10mm 的板材,铸轧段冷却速度 5-8℃/s,避免偏析。
◦ 轧制:冷轧变形量 30%,提高板材致密度,表面粗糙度 Ra≤1.6μm。
◦ 裁切:数控剪板机加工成 1200×800mm 规格,边缘倒角 R2mm,防止划伤防腐层。
◦ 导电棒焊接:铜芯导电棒(T2)与极板采用摩擦焊,接头电阻≤10μΩ。
• 位置:槽体两端,距离阳极板 500mm。
• 作用:优化电解液流场,使流速分布均匀,减少死区。
• 制造材料:PPH(均聚聚丙烯),PPH 的短期使用温度通常可达到 100~120℃,长期使用温度一般为 80~90℃,抗冲击强度≥20kJ/m²。
• 制造流程:
◦ 注塑:模具温度 80℃,熔体温度 220-230℃,注塑压力 80-100MPa,成型蜂窝孔(φ8mm)。
◦ 焊接:多块导流板拼接采用热风焊接,温度 200-220℃,焊接强度≥母材的 80%。
◦ 修整:数控铣床加工边缘,与槽体配合间隙≤2mm。
• 位置:槽体顶部两侧,长度与槽体一致。
• 作用:传导电流至阳极板,总电流负载≤10kA电流,电压降≤5mV/m。
• 制造材料:T2 紫铜,截面尺寸 100×50mm,表面镀锡(厚度 5-8μm)。
• 制造流程:
◦ 挤压:铜锭在 300℃下挤压成型,变形量 70%,确保晶粒细化。
◦ 机加工:数控车床加工表面,粗糙度 Ra≤0.8μm,直线度≤0.5mm/m。
◦ 镀锡:电解镀锡,电流密度 1-2A/dm²,镀层均匀性偏差≤10%。
◦ 接线端子加工:钻孔攻丝(M16),位置度 ±0.1mm,保证与阳极板*对接。
• 位置:槽体夹层(加热管)与底部(冷却盘管)。
• 作用:维持电解液温度稳定,响应时间≤5 分钟。
• 制造材料:加热管为 316L 不锈钢(φ20mm),冷却盘管为钛合金(TA2)。
• 制造流程:
◦ 弯管:数控弯管机加工,弯曲半径≥3 倍管径,无褶皱开裂。
◦ 焊接:接头采用氩弧焊,水压测试 1.0MPa×30min 无渗漏。
◦ 组装:按蛇形排布,间距 150mm,固定于槽体夹层,与槽壁间距≥50mm。
◦ 温控器校准:与铂电阻传感器(PT100,精度 ±0.1℃)联动,控温偏差≤±0.5℃。
阳极槽的防腐处理是核心技术之一,目前主流有两种工艺:
对比项 | 乙烯基酯树脂喷涂 官网:yuanjuxing.com | 玻璃钢衬里(FRP) |
防腐性能 | 耐硫酸铜腐蚀,使用寿命 8年,耐温≤80℃ | 耐蚀性更优,使用寿命 8-10 年,耐温≤100℃ |
成本 | 材料成本低(约 300 元 /m²),施工周期短 | 材料成本高(约 600 元 /m²),施工周期长 |
附着力 | 与不锈钢基体附着力≥5MPa | 与基体附着力≥8MPa,整体性更好 |
修复难度 | 局部破损可现场修补,修复后性能一致 | 局部修复需整体打磨,难度大 |
适用场景 | 中小型槽体(≤20m³)、常温工况 | 大型槽体(≥30m³)、高温或高浓度电解液工况 |
国内应用 | 占比约 60%,广泛用于 PCB 用铜箔生产线 | 占比约 35%,主要用于锂电铜箔高端生产线 |
阳极槽的总装需严格控制精度,确保各系统协同工作:
1. 槽体预装:不锈钢基体拼接后,检测整体直线度≤2mm,对角线偏差≤5mm,进行水压测试(0.6MPa×1h)。
2. 防腐层施工:按 “底漆 - 过渡层 - 面层” 顺序喷涂,每道工序后检测厚度(超声波测厚仪),总厚度偏差≤0.5mm。
3. 内部部件安装:
◦ 导流板固定:采用 PP 焊条焊接,与槽壁间隙≤1mm,平面度≤3mm/m。
◦ 搅拌装置安装:桨叶与槽底间距 50mm,同轴度≤0.1mm,试运行无异常振动。
4. 导电系统组装:
◦ 导电横梁与槽体绝缘固定(采用环氧树脂垫块),绝缘电阻≥100MΩ。
◦ 阳极板悬挂:间距偏差 ±2mm,垂直度≤1mm/m,确保与阴极辊平行。
5. 温控与液位系统安装:上海源聚兴机电
◦ 传感器定位:液位传感器精度校准,误差≤1mm;温度传感器插入深度 150mm。
◦ 管路连接:加热管与冷却盘管分路控制,阀门开关灵活,无滴漏。
6. 试运行:
◦ 空机测试:搅拌装置运行 2 小时,电流稳定,无异常噪音。
◦ 带液测试:注入模拟电解液(浓度 180g/L),运行 48 小时,检测:
▪ 液位波动≤±2mm
▪ 温度控制偏差≤±1℃
▪ 各焊接点无渗漏(氦质谱检漏仪检测)
7. 最终验收:整体尺寸、性能参数全部达标后,出具验收报告。
阳极槽的质量直接影响电解铜箔的稳定性,需重点控制以下环节:
• 防腐层质量:若厚度偏差>1mm,局部会出现早期腐蚀,某案例中因漏涂导致 3 个月内槽体穿孔,停产维修损失超 50 万元。需采用在线测厚仪实时监控,每平方米检测点≥5 个。
• 阳极板间距:间距偏差>5mm 时,电流密度分布不均,铜箔厚度偏差增至 ±3μm。需用激光测距仪校准,确保同批次偏差≤2mm。
• 流场均匀性:导流板孔位偏差>1mm 会形成涡流,导致铜箔出现 “条纹” 缺陷。通过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(CFD)模拟优化,实际测试流速偏差需≤0.3m/s。
• 导电系统电阻:导电横梁接头松动会使接触电阻增至 0.1mΩ,导致局部发热(温度升至 60℃以上),需用微欧计逐点检测,确保电阻≤0.05mΩ。
• 密封性能:焊缝渗漏会导致电解液流失,每月损失量可达 500L。需进行 100% 水压测试 + 氦检漏,泄漏率≤1×10-7Pa・m³/s。
早期,国内大型阳极槽(≥30m³)依赖进口,德国某品牌设备售价达 800 万元 / 台,交货周期 6 个月。2018 年以来,我国实现技术突破,目前国产化设备已具备以下优势:
• 性能指标:防腐层寿命达 8 年(与进口持平),流场均匀性偏差≤0.3m/s(优于进口的 0.5m/s),温控精度 ±0.5℃。
• 成本优势:制造成本仅为进口设备的 50%-60%,售后服务响应时间缩短至 24 小时。
• 规格突破:已能生产 50m³ 超大型阳极槽,满足年产 1.2 万吨锂电铜箔的生产线需求。
• 技术创新:开发出 “不锈钢 + FRP” 复合结构,重量减轻 20%;首创分区温控系统,能耗降低 15%。
目前,国产阳极槽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 90%,应用于宁德时代、比亚迪等头部企业的生产线,不仅支撑了我国电解铜箔产业的快速发展,还出口至东南亚、欧洲等地区,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阳极槽的制造融合了材料防腐、流体力学、精密装配等多领域技术,其看似简单的槽体结构背后,是对每一处细节的*把控 —— 从 0.1mm 的尺寸精度到 1×10⁻⁷Pa・m³/s 的泄漏率,彰显了装备制造的硬核实力。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升级,阳极槽将向 “更大规格、更优防腐、更智能控制” 方向发展,为高品质电解铜箔生产提供核心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