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论文链接】
https://doi.org/10.1007/s12598-025-03321-y
【作者单位】
联系电话:19921272900
绍兴大学
【论文摘要】
锂(Li)金属负极(LMAs)是构建高能量密度可充电电池最有前景的选项之一,其中采用三维亲锂框架的锂金属负极尤为突出。在此,将氮掺杂碳涂层的空心硫化锌(ZnS)纳米片修饰在碳布表面(NCHZS@CC),作为锂金属的宿主材料。研究发现,NCHZS@CC的高比表面积可以显著降低局部电流密度,并在循环过程中减轻体积变化。更重要的是,ZnS的锂化产物被限制在碳笼内,有助于锂金属在碳纤维上均匀沉积,并促进富含Li₂S的稳定固体电解质界面的形成,从而随着循环的进行提高长期性能。因此,基于NCHZS@CC的锂金属负极在对称电池中展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循环寿命,超过560小时,且在5 mA cm⁻²的电流密度下,容量为1 mAh cm⁻²时,过电位仅为38 mV。此外,当与高负载量的磷酸铁锂(LiFePO₄,11.5 mg cm⁻²)正极匹配时,组装的全电池表现出卓越的性能,在2C的倍率下可实现900个循环。
【实验方法】
材料
碳布(CC,W0S1011)购自CeTech有限公司。六水合硝酸锌(Zn(NO₃)₂·6H₂O,纯度99%)、四氟对苯二甲酸(H₂tfbdc,纯度97%)、N,N-二甲基甲酰胺(DMF,纯度99.9%)、九水合硫化钠(Na₂S·9H₂O,纯度98%)、硫代乙酸(TGA,纯度95%)、三(羟甲基)氨基甲烷(纯度99.8%)和盐酸多巴胺(纯度98%)均购自阿拉丁公司。涂覆在碳包覆铝箔上的商业磷酸铁锂(LFP)正极(LF0608,LFP含量为91 wt%)购自Canrd科技有限公司。
ZnO@CC的合成
采用先前报道的水热法合成了修饰在碳布上的ZnO纳米片(记作ZnO@CC)[22]。首先,将碳布在丙酮中清洗6小时,然后浸泡在浓硝酸中超过24小时。随后,用去离子水(DI水)清洗并干燥于60℃。之后,进行400 W等离子体处理以增强清洁和表面活化。在典型的合成中,将1.2克Zn(NO₃)₂·6H₂O和0.5克H₂tfbdc分别溶解在100毫升和50毫升DMF中,然后搅拌混合。将一块尺寸为3.0厘米×5.5厘米的预处理碳布浸入上述溶液中,随后转移至100毫升聚四氟乙烯高压釜中。加热条件为120℃,持续12小时。最后,通过依次用DMF、DI水和乙醇在室温下冲洗,然后在60℃下干燥,得到ZnO@CC。
HZS@CC的合成
通过离子交换硫化过程合成了修饰在碳布上的空心ZnS纳米片(HZS@CC)。将ZnO@CC浸入含有0.4摩尔/升硫化钠和15毫摩尔/升硫代乙酸的水溶液中,然后在60℃的水浴中加热1小时。之后,用DI水冲洗硫化后的ZnO@CC,然后将其浸泡在5%重量比的醋酸溶液中24小时以去除残留的ZnO核。随后获得HZS@CC,并用DI水和乙醇反复冲洗。
NCHZS@CC的合成
通过聚多巴胺(PDA)的热解合成氮掺杂碳壳。首先,将HZS@CC浸入三(羟甲基)氨基甲烷缓冲溶液(400毫升,10毫摩尔/升)中并搅拌30分钟。随后,加入800毫克盐酸多巴胺,混合物搅拌18小时。将得到的PDA@HZS@CC用DI水和乙醇冲洗,然后在60℃下干燥12小时。最后,通过在氮气中以5℃/分钟的升温速率加热至500℃并保持2小时,得到NCHZS@CC。
【图文摘取】
上海源聚兴机电
【主要结论】
基于碳布(CC)并由氮掺杂碳壳包裹的空心硫化锌(ZnS)纳米片修饰的三维导电集流体被成功制备为锂宿主。ZnS的锂化产物被保留在碳笼内,在循环过程中发挥长期作用。三维结构在降低局部电流和缓冲体积变化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。此外,锂化产物——锂锌合金,作为亲锂位点,引导锂在碳纤维上选择性沉积。而且,被限制的Li₂S逐渐释放,作为一种添加剂,促进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(SEI)的形成。因此,基于NCHZS@CC的复合锂金属负极(LMAs)在对称电池中实现了在更高电流密度下更大锂镀覆/剥离容量的稳定循环寿命。当与磷酸铁锂(LFP)正极配对时,组装的全电池展现出卓越的倍率性能、显著提升的容量保持率以及极小的极化。